復制方法:
1、 體重250~350g雄性Wistar大鼠,用3%戊芭比妥鈉按30mg/kg體重的劑量腹腔注射麻醉,仰臥固定于 手術臺上,將針狀電極插入大鼠四肢皮下連接心電圖機,記錄標準Ⅱ導聯心電圖,用大半個橡皮球(大小正 好套住大鼠頭頸部)連接呼吸機進行人工呼吸,呼吸頻率90次/ min,潮氣量10~12ml/kg,呼吸比設為1:1。
2、去除左前胸毛發,消毒鋪巾,順肋間隙方向于胸骨左旁第3、第4肋間切開皮膚,長約1cm,逐層分離 皮下組織、肌肉,于第3、第4肋骨間撐開進胸,向右上方推開胸腺,可暴露心臟及大血管根部,切開心包,輕輕擠大鼠胸廓,將心臟擠出,或做一個和心臟直徑一般大小的帶柄環套住心臟輕輕拉出,有部分動物在左心耳下緣與肺動脈圓錐間可以看見左冠脈前降支起始部,用無損傷縫針,進針深度控制在0.1cm, 寬度為0.1~0.2cm;
3、回納心臟入胸廓,待動物的數十次心動周期后,收線結扎;
4、觀察數分鐘后,徹底止血后逐層關胸。關胸過程中于切口內放置排氣管(用小兒頭皮針的軟管自制),閉胸畢,抽空胸腔積氣后拔除排氣管。
5、恢復大鼠自主呼吸,清除氣管內分泌物,氣管切口及頸部切口開放,不作縫合。
6、手術過程中分別于開胸后、縫針后、結扎后和閉胸后4個點記錄心電圖變化;合格動物2周及6周后均復查心電圖。以上手術均在嚴格無菌條件下進行。
7、術后肌內注射青霉素鈉2×100000U/d,連續注射5d以防感染。
模型特點:
本模型制作方法簡單可行,動物存活率高;用橡皮球套住頭頸部進行人工呼吸,可不必切開氣管,減少了手術損傷。術后閉胸可較長時間喂養。但大鼠冠脈側支循環豐富,變異性較大,模型欠穩定,需標本量較大以充分篩選。
比較醫學:
大鼠冠脈結扎后,其6周時心肌梗死面積較2周時明顯增加,心電圖變化與臨床相似。提示大鼠心肌梗死后 同樣也經歷與臨床接近的心室重構過程,心肌梗死模型能較好地反映臨床的病理過程;但同時要注意到人 冠脈管壁增齡變化顯著,大鼠冠脈無明顯增齡變化,二者間種屬差異較顯著,這種比較解剖學上的差異, 又提示用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解釋人類某些機制時需持慎重態度。